安塞姆·基弗
Overview
“艺术不能单独生存。它必须借鉴更广泛的知识。它需要承受世界的伤痕、生活的伤口。”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持续关注文化记忆、身份和历史,使他作品有多层次的主题,並往往辅以各种历史、神话和文学的素材。当中包括引用希腊和日耳曼神话、炼金术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著名中世纪抒情诗人瓦尔特·冯·德·福格尔魏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生于罗马尼亚的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法国诗人及评论家沙鲁·波杜黎(Charles Baudelaire)、俄罗斯未来主义者维克多·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和奥地利战后诗人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等人的著作。
在过去四十年,基弗将不同媒介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意念和组合,透过积累、混合及重新制作,从而建立他的创作实践。材料的语言在他作品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所以作品往往带有沉积的地质纹理。铅、混凝土、泥土、干枯植物、玻璃、铁丝网以及加入现成物品如书本、镰刀和模型船等,衍生出高度象征性的联系。铅对这名艺术家相当关键,他把它形容为 “唯一足以承载人类历史重量的材料” (the only material heavy enough to carry the weight of human history)。他选择的许多材料和主题,都参考了炼金术,例如将卑金属转化为黄金,成为了灵性启蒙的隐喻。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持续关注文化记忆、身份和历史,使他作品有多层次的主题,並往往辅以各种历史、神话和文学的素材。当中包括引用希腊和日耳曼神话、炼金术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著名中世纪抒情诗人瓦尔特·冯·德·福格尔魏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生于罗马尼亚的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法国诗人及评论家沙鲁·波杜黎(Charles Baudelaire)、俄罗斯未来主义者维克多·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和奥地利战后诗人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等人的著作。
在过去四十年,基弗将不同媒介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意念和组合,透过积累、混合及重新制作,从而建立他的创作实践。材料的语言在他作品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所以作品往往带有沉积的地质纹理。铅、混凝土、泥土、干枯植物、玻璃、铁丝网以及加入现成物品如书本、镰刀和模型船等,衍生出高度象征性的联系。铅对这名艺术家相当关键,他把它形容为 “唯一足以承载人类历史重量的材料” (the only material heavy enough to carry the weight of human history)。他选择的许多材料和主题,都参考了炼金术,例如将卑金属转化为黄金,成为了灵性启蒙的隐喻。
虽然他很多作品都可以在他战后德国的身份背景下解读,但基弗对神话和纪念的关注,涵括了整段人类历史。这不仅表现在作品的主题上,也表现在作品形式自身,透过处理材料和利用纹理,他浓厚的作品暗示了历史的积累,年复一年,层层堆叠,磨蚀的表面似乎反映出时间的流逝。艺术家故意将画布和雕塑置于室外,利用风化过程将这一点放大: “我需要自然、天气变化,需要热与冷。有时我把我的画放在雨中,我把酸、泥土或水砸向它们。” 他将变化和腐烂建立在他的作品中,即使在 “完成” 之后,亦会继续有机发展。
守护知识是基弗一个重要的主题,他广泛研究历史和文学,启发自己的创作实践。这从他海量的艺术家书籍和书籍雕塑中可见一斑,这些书籍代表着学习、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宝库。他以自己独特的笔迹,在作品上刻下诗歌、语录和名字,向塑造知识和建构我们理解世界方式的前人致敬。正如他解释, “我以图象思考。诗帮助我做到这一点。它们就像大海中的浮标。我游向它们,从一个到另一个。在这之间,如果没有它们,我便会迷失。它们是无边际的广阔空间中,令事物聚合的把手。有时,往事前尘会浓缩成新的词语和语境。”
基弗生于德国多瑙辛根,在法国巴黎和巴尔雅克生活及工作,自1992年以来他一直在法国工作。这位艺术家入读卡尔斯鲁厄美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Karlsruhe)之前曾经学习法律、文学和语言学,后来在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学习,是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学生。 1980年,他入选第3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西德馆(West German Pavilion at the 39th Venice Biennale),此后他举行多个国际级个展,包括在杜塞道夫美术馆(Städtische Kunsthalle Düsseldorf)(1984年)、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198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1998年)、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Fondation Beyeler, Basel)(2001年)、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Guggenheim Bilbao)(2007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London)(2014年)、巴黎庞毕度中心(Centre Pompidou, Paris)(2015年)、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Vienna)(2016年)、圣彼得堡隐士庐博物馆(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201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Met Breuer, New York)(2018年)、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Astrup Fearnley Museet, Oslo)(2019年),及德国滨湖科黑尔的弗朗兹·马尔克博物馆(Franz Marc Museum, Kochel am See, Germany)(2020年)。基弗在1999年被授予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并在2008年获得德国书商和平奖(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 2007年,他是继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之后,首位受委托为巴黎卢浮宫制作常设装置的艺术家;2018年,他的场地特定雕塑《蛇形标志》(Uraeus)在纽约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New York)前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