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科诺贝尔 伊米·科诺贝尔

伊米·科诺贝尔

德国
生于1940年
/

Overview

“要感到活著,你必须做一些激进的事情。”

 

伊米·科诺贝尔(Imi Knoebel)以极度纯粹的抽象艺术,透过对形式、色彩與材質的探索,研究绘画与雕塑的根本。他致力探索艺术的基本物质元素,並将之定義為人类与世界重要元素之间的简单互动。他忠于抽象藝術,追随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或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等艺术家的步伐。马列维奇的《黑方块》(Black Square)(1915年)对他创作而言是一个分水岭,解放了他对于绘画的概念,並给予他「无法抗拒的感觉,让我能从零开始」。艺术家发展出一套实验性的方法与连续创作的方式,特別见于他使用色彩的触觉、形式上的几何运用及简约的创作材料上。

 

1940年,克劳斯·沃尔夫·科诺贝尔(Klaus Wolf Knoebel)生于德绍,1962年入读达姆施塔特艺术学院(Werkkunstschule Darmstadt),修读约翰尼斯·伊登(Johannes Itten)及拉斯洛・莫侯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教授的课程。在该校他遇上同样爱慕马列维奇(Malevich)作品的同学莱纳·葛瑞斯(Rainer Griese),二人著称 “伊米及伊米”(Imi & Imi),亦即「我与他」(Ich mit Ihm)的简写。同时,这也是一个东德洗衣粉牌子,为他们激进的个人品牌赋予一个讽刺的意外转折。他们的作品成功说服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让他们入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博伊斯给了他们19号房间的钥匙,这是一个与博伊斯传奇教室20号房间毗邻的工作室。正是在这空间里,科诺贝尔创作了标志性意义的早期作品《19号房间》(Raum 19)(1968年),作品使用未上漆的梅森奈特纤维板(Masonite),以几何形状构成组合式结构,而这种不起眼的工业材料亦伴随他整个创作生涯。

 

伊米·科诺贝尔(Imi Knoebel)以極度纯粹的抽象艺术,透过对形式、色彩與材質的探索,研究绘画與雕塑的根本。他致力探索艺术的基本物质元素,並将之定義為人类与世界重要元素之间的简单互动。他忠于抽象藝術,追随卡濟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或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等艺术家的步伐。馬列維奇的《黑方塊》(Black Square)(1915年)對他創作而言是一个分水岭,解放了他對于绘画的概念,並给予他「無法抗拒的感觉,讓我能从零开始」。艺术家发展出一套实验性的方法與連續創作的方式,特別见于他使用色彩的触觉、形式上的几何運用及简約的創作材料上。

 

1940年,克劳斯·沃尔夫·科诺贝尔(Klaus Wolf Knoebel)生于德绍,1962年入读达姆施塔特艺术学院(Werkkunstschule Darmstadt),修读约翰尼斯·伊登(Johannes Itten)及拉斯洛・莫侯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教授的课程。在该校他遇上同样爱慕马列维奇(Malevich)作品的同学莱纳·葛瑞斯(Rainer Griese),二人著称 “伊米及伊米”(Imi & Imi),亦即「我与他」(Ich mit Ihm)的简写。同时,这也是一个东德洗衣粉牌子,为他们激进的个人品牌赋予一个讽刺的意外转折。他们的作品成功说服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让他们入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博伊斯给了他们19号房间的钥匙,这是一个与博伊斯传奇教室20号房间毗邻的工作室。正是在这空间里,科诺贝尔创作了标志性意义的早期作品《19号房间》(Raum 19)(1968年),作品使用未上漆的梅森奈特纤维板(Masonite),以几何形状构成组合式结构,而这种不起眼的工业材料亦伴随他整个创作生涯。

 

自1990年代起,他逐渐使用成型铝板作为绘画表面,创造出由颜料及其界限所定义的几何色域。视觉上,使用这种定形的表面让人联想到法兰克.史特拉(Frank Stella)以及艾尔斯沃兹·凯利(Ellsworth Kelly)等美国艺术家的极简主义(Minimalist)作品,尽管科诺贝尔在即兴笔触下保留了艺术家的绘画痕迹。艺术史学家马克斯·韦克斯勒(Max Wechsler)写道: “铝材画地为牢,为绘画设置了严谨的限制,科诺贝尔于他的笔触中,或多或少要处理这一点,但他同时亦可透过小型的密集笔触与之对抗[...],成为近乎独立的内部结构。”

 

科诺贝尔于多个大型美术馆举办个展,包括1975年于杜塞尔多夫美术馆(Kunsthalle Düsseldorf)、1983年于温特图尔美术馆(Kunstmuseum Winterthur)及波恩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Bonn)、1992年于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Deichtorhallen Hamburg),他的作品亦于第五届(1972年)、第六届(1977年)以及第七届(1982年)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上展出。 1996年,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 in Munich)为科诺贝尔举办了大型回顾展,2002年汉诺威凯斯特纳协会展览馆(Kestner Gesellschaft in Hanover)为庆祝成立75周年,举办了艺术家的作品展。 2008年,纽约迪亚·比肯美术馆 (Dia: Beacon in New York)展出了科诺贝尔的系列作品《24种颜色 – 致巴勒莫》(24 Farben – für Blinky) (1977年),该作品是他于同为艺术家的摰友布林基·巴勒莫(Blinky Palermo)不幸离世后创作。次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ue Nationalgalerie in Berlin)展出了他最重要的一些作品。 2011年,他为法国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 in France)创作了六扇巨型彩窗玻璃,该教堂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轰炸破坏。 2014年,沃尔夫斯堡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Wolfsburg)为纪念艺术家75岁生日,举办了他过去50年作品的全面回顾展。 2016年,他的作品于法国比奥特费尔南·雷捷国家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Fernand Léger in Biot, France)展出,与费尔南·雷捷(Fernand Léger)的陶瓷作品进行对话,随后于2018年于苏黎世装置艺术之家(Museum Haus Konstruktiv, Zürich)举办回顾展。

 

视频

Play
Pause
Imi Knoebel love child
love child
Play
Pause
Imi Knoebel Das Und Das
Das Und Das
Play
Pause
Group Exhibition Eurasia. A View on Painting
Eurasia. A View on Painting

出版

Imi Knoebel Weiss Schwarz
Imi Knoebel Weiss Schwarz
Imi Knoebel Weiss Schwarz

Imi Knoebel
Weiss Schwarz

2010

News and Press

News and Press

Museum Exhibitions

Atmospheric image Atmospheric image
Atmospheric image Atmospheric image
Atmospheric image Atmospheric image